知名腕表设计师Gérald Genta于1970年代为IWC万国表打造了工程师SL腕表,如今品牌将这经典设计更上层楼,打造出即使是最小细节也至臻完美的现代化诠释。工程师自动腕表40不仅反映出原作的大胆美学意象与独有性格,更在人体工学、表面修饰和技术等方面也都符合最高标准。

工程师腕表的起源
1950年代人们对科技着迷,工程正是创新、进步与繁荣的象征。而这种对于科技进步的乐观氛围和广泛信念,也展现在IWC对全新腕表系列名称的选择上:Ingenieur,在法文与德文中都是「工程师」的意思。

就如系列名称字面上的意思,这款腕表最初是针对工程师、物理学家和医生等会在工作时暴露于强大磁场的专业人士而开发。于1955年发表的首款工程师腕表(型号666)是技术的里程碑,其搭载的8531型机芯,是IWC自行研发的第一枚配备高效能比勒顿上链系统的自动机芯,更以软铁制造的内壳有效保护机芯免受磁场效应影响。
工程师腕表的变身
首款工程师腕表采用朴实的圆形表壳,但到了1960年代末期,IWC管理层有了开发「全新、巨型工程师不锈钢腕表」的想法,希望藉由整合防震系统变得更加坚固,同时也希可进一步强调腕表的技术特质,可惜首批原型腕表并未符合制表厂的品质标准。

IWC之后开始寻找外部设计师,在Gérald Genta的灵感加持下,腕表有了不同于以往的「门面」。他在工程师SL腕表(型号1832)上采用大胆的美学细节,例如带有五个凹孔的锁入式表圈、棋盘格纹表盘以及采用H形链节的整合式表链。这些元素为腕表注入了醒目的特色,让人一眼就能识别出来。且由于腕表直径达40mm,腕表很快得到「Jumbo」(巨无霸)的称号。
工程师SL腕表的原稿
Gérald Genta手绘的工程师SL腕表原稿于2023年Watches & Wonders表展上首次公开展出。这幅水彩画一直被认为早已遗失,但被IWC万国表博物馆馆长David Seyffer及其团队发现。该艺术品具有Gérald Genta原创设计的许多显著特点──从画纸和比例到阴影以及八角形表冠。其真伪经过Gérald Genta传承协会(Gérald Genta Heritage Association)的调查和正式认证。

Gérald Genta的妻子兼长期事业伙伴Evelyne Genta表示,「如果我不是百分之百确定,绝不会给予认证。」Evelyne觉得特别有趣的地方是它的八角形表冠,「Gérald对于八角形有一种迷恋,就连我的婚戒都是八角形的,这很有他的特色!」
工程师SL腕表的名字
销售及市场推广总监Hannes Pantli表示,当年选择缩写「SL」其实并没有特别的意义,它其实可以是很多不同组合。在义大利文中,它指的是「Super Lusso」(超豪华);在法文则是指「Super Luxe」(超奢华);当然也可以解释成「Steel」(不锈钢)及「Luxury」(奢华) 。「老实说,品牌从未真正将它定义下来,这也是为什么对这问题从未有过正式的解答。事实上,我们的灵感是来自一家德国汽车制造商所生产的知名车款。」

若对汽车领域稍有认识,一定会马上联想到这个以「SL」命名的车款,其实就来自于Mercedes-Benz。而其品牌旗下的AMG部门,也在后来和IWC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这应该算是命中注定的缘份?更有趣的是,说计工程师SL腕表的Gérald Genta,其实对汽车也有着热爱,他曾说如果住在义大利的话,可能会设计车子,但由于他生于瑞士,所以就变成设计腕表了。
工程师SL腕表的历史意义
包含工程师SL腕表在内,Gérald Genta于1970年代设计的不锈钢运动腕表,带领腕表设计进入全新时代。他创造出全新且独立的形式风格,同时也开创了不锈钢奢华运动腕表这全新的产品类别。

虽然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工程师SL腕表是个全新的出发点,但它却从未取得商业上的成功。因为这款腕表就当时而言显得太笨重,这也是为何它会被昵称为「Jumbo」的原因,当然也是由于2000法郎的相对高价。直到1990年代,收藏家们才开始注意到「Jumbo」,时至今日,它已成为IWC史上最炙手可热的腕表之一。
工程师自动腕表40 ,致敬经典
IWC全新工程师自动腕表40的推出,让配备整合式表链的不锈钢运动腕表重返品牌的产品阵容。这款腕表从工程师SL腕表汲取灵感,并投入大量时间和心力,设计出结合完美表壳比例与人体工学、精致细节及表面修饰,并采用现代机芯科技的全新自动腕表。

IWC设计总监Christian Knoop表示,一开始曾讨论过发行原版腕表这个想法,但很快就放弃了,因为单纯重新发行一个历史性表款并不符合工程师系列的精神。「身为工程师及设计师,把东西不断改进以求完美早已是我们的DNA。」不过设计师并非经常有机会重新诠释像工程师SL腕表这样的标志性作品,因此这次的改款责任重大,甚至每一个明显的改变都做过激烈讨论,并反覆检讨能否证明某些改变的合理性。「但当Evelyne Genta告诉我们,她先生一定会认同全新的工程师自动腕表40时,那感觉就像过去对这个项目所投入的所有热情与努力都有了回报一样。」

人体工学的改善
表壳的整体尺寸经过小心翼翼地重新打造,就连最小的细节也经过改良。工程师SL腕表采用相对较宽的表链以及增加表壳长度的凸出表耳,全新工程师自动腕表40则采用全新打造的中间链节零件。这个在美学上与工程师SL腕表十分相似的全新解决方案,在兼顾美观的同时,也更符合人体工学,可以更贴合手腕。45.7毫米的表耳间距确保完美的人体工学,即使戴在纤细手腕上也能提供卓越的舒适度;略微弯曲的弧形表环,则更进一步提升表壳的人体工学。

表圈表盘再进化
全新表款最引人注目的变化之一,是在表圈上使用具功能性的多边形螺丝。Christian Knoop表示,「在工程师SL腕表上,这五个凹孔的表圈是直接锁在表环,凹孔的位置是随机的,不会在相同位置。我是个完美主义者,所以这一直让我感到困扰。而如今在工程师自动腕表40中,我们用五颗螺丝把表圈锁到表环上。这些螺丝具有技术功能,因此始终处于相同位置。」

工程师自动腕表40与工程师SL腕表类似,都采用「网格」结构表盘。网格由彼此呈90度相交的细小线条所组成,在电镀前便压印到软铁毛坯上。「我们也小心翼翼地平衡了IWC万国表标志的比例以及在表盘上的位置,并与网格对齐,精确到千分之一毫米。」最后,覆有夜光物料的时标增加了额外的层次感,并确保即使在夜晚也清晰易读。

不易察觉的细节
工程师自动腕表40具有令人惊艳的精致细节与表面修饰,并在那些很难一眼就注意到的细节处吹毛求疵。例如,表链上半部包含没有明显针销的封闭式链节,表壳、表圈和表链均采用抛光及缎面表面处理精心修饰,提高整体品质并突显出色工艺。结合简洁的蝴蝶式折叠表扣,让表带的美感得以充分展现,更强调H形链节表链的美感与纤薄。略为弯曲的玻璃表镜,以及针对腕表整体比例进行微调,更彰显价值与细腻度。此外,全新设计的表冠护肩,也让这款腕表的运动特质更加鲜明。

钛金属成员加入
IWC万国表于1980年代便率先在制表上使用钛金属,从此在该领域累积独特的专业知识。这种质轻且耐磨的金属体现IWC万国表在工程与材质上的专业能力,也非常适合用来打造工程师腕表,因此品牌也同时推出一款钛金属的工程师自动腕表40。钛金属比不锈钢轻约三分之一。此材质的其他特色是亲肤及抗过敏。不过,这种坚固耐用的金属加工难度极高。采用5级钛金属表壳和表链的工程师自动腕表40具有精心修饰的喷砂、缎面及抛光表面。搭配灰色表盘以及黑色指针和时标,进一步突显钛金属特有的哑灰色外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