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度对高级表来说仍然是个微妙的议题。我自认不是很在意手表的精准度,只要不是明显的异常一般都不会太认真看待;当然我也会在拿到新表时花个几天简单测一测,听到有人入手装了新机芯的表款也会好奇关心一下走得怎样,不过这些基本上都不至于大幅影响我对这支表的体验(除非情况真的太夸张),相形之下表款的设计、作工、细节或配戴性才是我评价高级表的主要价值。

不过这倒也不是说我觉得表走得怎样都无所谓,日差30秒的表我戴起来也不会特别感到不便(其实我还满喜欢对时的),精准度真正影响我的是我对这间表厂的观感。表迷往往会自嘲玩机械表的没人在管准不准,不过这某种程度上是我们的自我宽慰,不表示表厂就可以随便做做,只要今天你还以专业制表自居(并且开出了相应的价格)就应该要对精准度有基本的责任感,至于这个「基本」是COSC还是正负30秒见仁见智,总之「准不准没人在意」这种话买的人可以说,卖的人却不行。
吊诡的是,有时你会发现我们对愈贵的表在精度上的表现愈宽容,相对地对便宜表准不准反而更会斤斤计较。正确来说应该是愈贵的表我们愈不关心它走得怎样,因为这支表可能在造型、打磨、功能上有更多可看之处,相形之下精度反而变成枝微末节了,反之便宜表有可能乏善可陈,百无聊赖之际我们只好去追究它作为一支表的本质(=走得准),否则除此之外你还剩下什么呢。

这种讲法乍听之下很势利,但某种程度上它也透露出我们潜意识里的态度:只要你能拿出相应的附加价值的话精度我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相反地如果你没什么别的好讲的话至少要走得准一点。所以在这种态度下精度会被放大检视的,正确来说不是便宜的表,而是无聊的表,反过来从表厂的角度这等式就变成「如果我做不出有趣的表,那至少把它做得准一点。」
一旦有了这样的观念以后再去听品牌或店家的销售话术时就会产生另一番解读:当你不断在强调精度的时候,会不会是因为你除了精度之外也没什么好讲的?相反地那些因为走不准而被你贬低的表款,它们除了精度之外是不是在其他地方胜过了你?回到消费者,当你在店头、在网路上看到有人用准不准在褒贬表款时,你应该要厘清的是你自己有多在意精准度?多准对你来说算准?除了准不准之外你有没有更在意的条件?这些条件足够让你忍受一支表不准到什么程度?

当然啦,这些东西实际上都很难量化,当我们人站在表店里的时候,买这支或那支最终凭的往往是直觉,不过一旦你产生了「这支走得真的满烂的,但无论如何还是好想要」的感觉时,那就表示这支表一定有些别的什么超越了你对准不准的容忍极限。照这样来看精准之于高级表或许不是一种绝对的条件,而是被放在天秤一端的价值,等着被另一端堆叠的附加价值来超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