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十几年前曾经读过一位前辈在谈到某个重塑品牌形象的表厂时说到,有时候一个牌子摆烂了太久,一旦有天改过自新重新振作往往会格外令人有感(大概是这个意思);之后我在业内也见证了不少牌子从谷底翻身的例子,套用当时前辈那篇文章下的标我都称之为「浪子回头效应」。
严格来说我所谓的浪子回头效应比那篇文章的论述稍微延伸了一点,这里指涉的不只是表现不佳的品牌幡然悔悟后让人刮目相看,重点是因为它过去的「不佳」实在太令人失望了,导致今日的悔悟其实不必真的多出色,只要达到正常(或是稍高)水准我们就很感动了,简单来说就是一般常讲的「进步空间很大」。
近年市场上也出了很多浪子回头的牌子,这些牌子在沉寂多年后重返,再次出现时却一扫记忆中的负面印象,摇身一变换上了一副讨喜卖相。首先市面上多了一家好表可买当然是件好事,玩家们包含我自己在内也都给了这些牌子高度评价,不过静下心来想想他们到底做对了什么,你会发现他们好像也只是复制了别人的成功模式——比如说复古风格(有的甚至不是复刻自家的老表,而是笼统地攫取了同时代的代表性元素),同样的事情别人也在做,但结果只有他们家特别成功。
以复古为例,虽然市场上玩这招的牌子很多,但执行的精准度、选择的古典元素却有高下之别,那些成功翻红的也许在这一块确实做得比较好,但平心而论浪子回头效应在这里肯定也为它加了不少分,同样的产品由另一家长期表现平稳的牌子来执行未必有有效。
这是浪子回头品牌的优势,但同时也是它们后续发展的隐忧所在,因为一旦大家接纳了你的回归、慢慢习惯了你的存在以后浪子回头效应会逐渐消退,接下来你也会成为另一个「长期表现平稳的牌子」,大家会开始用正常的标准来要求你,这个时候如果你仍旧停留在当初赖以翻红的那招的话很有可能会被看破手脚,想要守住重获的第二次机会势必得建立起自己的核心价值,不然就得不断翻新花样让人无暇感到烦腻。
最近还有一种现象跟浪子回头效应有点像又不太一样;随着Neo Vintage的流行许多品牌都开始挖掘自家1980、90年代的作品,这些作品当时未必成功,甚至到了2000年代以后一度成了老气的象征,然而随着它们(因为不受欢迎)逐渐淡出市场以后我们忽然又开始怀念起来,如今再复刻重出反而引起了一阵风潮。这种现象我姑且称之为「怀旧滤镜」,一旦戴上了怀旧的玫瑰色眼镜以后我们惯常的审美观多少都会被模糊,当年不觉得好看的表如今也都变得可爱了起来,像这种表一开始看了会觉得怀念甚至喜欢,但要真心说它好看?冷静想想后你可能会用别的形容词。
就跟浪子回头效应一样,怀旧滤镜也只能偶一为之,久了以后市场的审美标准还是会回归正常,想延续这种风格势必得融入时下的设计方法,就像1980年代的大垫肩回归后也是经历了反覆的调整才终于符合现在的时尚品味,品牌在出奇制胜后还是要回归正道才能长长久久。
评论